
近日,由北京牽頭申報的京津冀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,被國家五部委(財政部、工業(yè)和信息化部、科技部、國家發(fā)展改革委、國家能源局)聯合批準為首批示范城市群。
加氫站作為連接氫能產、儲、運、加等產業(yè)鏈上下游的核心樞紐,此次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的獲批,預示著京津冀地區(qū)加氫站的春天來了。
氫能作為一種清潔、高效、安全、可持續(xù)的二次能源,可廣泛應用于工業(yè)、建筑、交通和電力等行業(yè),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支撐,相關政策和措施的出臺無疑將進一步助推加氫站的推廣與普及。
氫能屬于新興產業(yè),我國起步較晚,加氫站又涉及儲氫裝置、壓縮設備、加注設備和站控系統等諸多復雜環(huán)節(jié),如高頻切斷球閥等許多核心技術掌握在日美等發(fā)達國家,氫能設備整體進口依賴度較高,導致加氫站建設成本居高不下。
數據顯示,加上投入使用前所需的調試費用、建筑施工費用等,目前一座加氫站的平均成本在1200—2000萬元之間,費用之高可見一斑,讓很多投資企業(yè)望而卻步。
此外,制氫和運輸成本也較高,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氫能產業(yè)的發(fā)展,政府如果出臺相關補貼措施,無疑能夠起到很好的引領帶動作用。
讓人欣喜的是,目前,北京市已初步建立起了推進氫能產業(yè)發(fā)展的財政支持政策體系,覆蓋加氫站建設和運營、車輛購置補貼等環(huán)節(jié)。
根據北京市城市管理委《關于印發(fā)北京市氫燃料電池汽車車用加氫站建設和運營補貼實施細則的通知》,財政資金在建設環(huán)節(jié),對規(guī)模以上的加氫站建設予以一次性定額補貼;在運營環(huán)節(jié),給予加氫站每千克氫氣運營補貼。
其實,看好氫能產業(yè)巨大潛力的何止京津冀地區(qū),隨著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重點逐漸向燃料電池汽車轉移,各地方政府對加氫站的一系列補貼政策也隨之而來,廣東、山東、浙江、江蘇出臺政策較多。
目前加氫站的補貼政策主要集中在建設補貼上,其中欲打造“中國氫谷”的山東濟南力度最大,最高給予建設企業(yè)900萬元建設補貼。而有“氫都”美譽的氫能示范城市廣東佛山則最高給予建設企業(yè)800萬元建設補貼。
各地的補貼標準主要按照日加注量來劃分加氫站的規(guī)模,從而決定補貼數額,小于500kg的固定式加氫站補貼量一般在100萬元到300萬元不等,而日加注量500kg以上的加氫站補貼數額一般在200萬元以上。
不僅是加氫站,為了降低氫氣使用成本,各城市相繼發(fā)布氫氣補貼政策,以期能促進產業(yè)的加速發(fā)展。資料顯示,大連最高補貼50元/千克,濰坊是30元/千克,佛山為20元/千克。
據不完全統計,截止到2020年6月,國內在運營加氫站66座。從加氫站分布的地理位置上來看,國內加氫站大多集中在東部沿海城市。其中,廣東省、上海市在營的加氫站均超過10座,江蘇省和山東省的在營加氫站6座,湖北省、吉林省、遼寧省、山西省的在營加氫站數量則少于5座。
事實證明,正是得益于各地補貼政策的出臺,目前我國氫能發(fā)展最快速的幾個地區(qū),都是補貼力度較大的地區(qū)。
此次京津冀地區(qū)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的獲批,雖然具體細則還未看到,不過補貼的信號已經非常明確,可以肯定的是,加氫站建設的春天就要來了。